看著即將出欄的6頭大肥豬,李權明心中美滋滋:村里先給材料搞“五改”,驗收以后按實際改造面積結算改造資金。現在房子已經粉刷一新,6頭豬出欄后,結清工錢,自己還能重新購點豬苗、添置點家具。
現年60來歲的李權明,女兒早已出嫁,自己獨居在長平鄉菱角村的畫眉沖。心想著反正就是一個人過日子,他也懶得收拾家中衛生,更沒想過要把房子改造改造。村里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,但他總是無動于衷,問急了還眼睛一瞪直嚷嚷。
“當時我想,改什么改?家里就我一個,這黃土都埋到頭頂上了,為了改房去欠賬,誰還?”李權明說,為了幫他改房,村干部9次登門,并送來了裝修材料。“邱書記跟我說,你一個人住在沖里,這屋子里地面都是坑,萬一摔倒了都沒人知道。接著他又幫我弄來材料,女兒也給了1萬元。要不是邱書記再三鼓勵我,我真的沒這打算了,現在房子弄好了,這日子也過舒心了。邱書記這人蠻好,喜歡幫忙還能恰苦恰累,我蠻感激他。”
“我們菱角是個山區村。村里就3家鞭炮廠、1個建材公司、2個專業合作社,村里1746人大多靠外出打工,或依靠種植生姜、百合增收。”今年2月才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的邱啟國介紹說,“一直在集市搞電器經營,以前就當過小組長,也沒村上工作經驗。剛一上任,村里1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任務就壓上了肩。我就想,怎么去幫扶這些貧困戶,怎么去把村里的經濟搞活來。隨后,我們就想了一點辦法。”
“只要是對貧困戶有利的政策,不管是春荒補助、冬令款,還是產業獎補,村里出面積極爭取。我們重點還是保障貧困戶不愁吃、不愁穿,上學、醫療、住房有保障。村里爭取危房改造指標,能幫忙調劑宅基地的想盡一切辦法調劑,并發動村里建材廠免費捐贈100噸礫石用于貧困戶危房改造。同時,發動社會愛心人士,以及貧困戶的家屬給他們提供幫助。”
菱角村共有3戶申請危房改造、1戶房相改造,其中鄧剛生、彭天亮2戶沒有宅基地。邱啟國把國土局的干部請到村里測繪,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幫忙選了兩個地基,經他們同意選址后由村委會出面幫忙議價,簽訂協議。鄧剛生沒錢蓋房,邱啟國就在心亮扶老助殘協會幫他借了2萬元,加上危房改造的資金,4車礫石,2000元的其他救助。半年不到,鄧剛生家的新房子已經在搞裝修。彭天亮在建房時拿不定主意,邱啟國7次登門幫他支招,并跟他小舅子楊峰6次溝通,要他幫忙照料一下并給予點支持。目前,彭天亮的新房已完成外墻粉刷。
今年菱角村受旱缺水,邱啟國帶領“兩委”干部積極奔走,與發改委、水務局申請了幾個飲水工程。4個月時間里,4個飲水池已經建好了3個,全村人的飲用水得到保障。村“兩委”的實干,群眾看在了眼里。邱啟國又因勢利導,發動黨員帶頭參與環境衛生整治。“以前開個會,會場鬧哄哄,現在大家都在認真聽、認真干。我們搞環境整治,村里70多歲的老黨員都以身作則。我們怕他摔傷多次勸他,這樣的活動可以不參加。可人家卻說他是個黨員,也能為村里出把力,憑什么不讓他參加組織活動。”
“到村里工作10個月,各項工作已經上了正軌。我們‘兩委’也意識到,‘兩不愁三保障’目標已經實現,關鍵還得引導村民自力更生,把產業發展起來。”邱啟國說,“我們也想了很多招,今年還試種了一些菱角,年底確定總規模為10畝。冬種的時候,村里出資整理了200來畝的農田和120畝的油茶基地,并由村里統一發放油菜苗,由群眾自己栽種在自家責任田里,多少也能增點收。”
“我們最想做的,還是想建好一條游步道,把村里的紅色革命遺址、奇峰怪石和老虎洞三個景點串聯起來。現在,項目已經申報正在走立項程序。村里也在發動社會愛心人士,對發展特色種養的戶頭進行結對幫扶。到時候,村里有菱角,有茶油、有油菜花,有生姜、百合和土雞、土羊、土狗。大家來菱角來可以吃農家飯,也能帶走土特產,村民們也可以同步增收。”邱啟國說:“到村10個月,為了建設已經墊資18萬,為貧困戶改房借出2萬,45歲的人頭發已經白了大半,盡管妻子有點埋怨,但剛上任時我就跟村長說好了——‘當官不為民作主,不如回家種紅薯’。大家信任我們,再苦再累我們也得干出個人樣。”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