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
目前,因強降雨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洪澇災害!
洪澇災害后,極易造成疫病流行。一些多年不發生或很少發生的疫病,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會發生的疾病,由于洪水的緣故,亦有可能發生。目前雖然沒有疫情發生,但防病防疫是一項長期的工作。
那么,洪災過后,大家要如何預防傳染病呢?請一定要詳細看看下文喲!另外,請大家分享出去喲!
健康教育提醒:當前許多地方正處于汛期,濕度大、溫度高,食品容易受到細菌、霉菌及各種化學物質的污染,水源也可能受到污染。這些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,如引起腸道傳染病、食物中毒等。為此,特提醒大家要注意防疫消毒,殺蟲防病;要注意飲食衛生,食物要燒熟煮透,不食用病死禽和霉變的食品;不食用洪水浸泡過的食品;不要喝生水;水源改變時,山水、井水等新水源要在專業機構指導下消毒處理后使用;及時清除室內外淤泥、垃圾、積水,防止蚊蠅孽生;要積極開展消毒、殺蟲、滅鼠工作;要開門、開窗、通風、換氣,保持空氣流通;盡量避免長期接觸淤泥、疫水;出現發熱、咳嗽、腹痛和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。
洪水災害極易造成疫病流行,一些多年不發生或很少發生的疫病,一些在正常年份不會發生的疾病,由于洪水的緣故,亦有可能發生。目前雖然沒有疫情發生,但防病防疫是一項長期的工作。
一、水災過后需要注意和預防哪些疾病?
首先要預防的是腸道傳染病,如霍亂、傷寒、痢疾、甲型肝炎、手足口病等。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澇期間極易發生的,如鼠媒傳染病:鉤端螺旋體病、流行性出血熱等;水災過后還可能患皮膚病:浸漬性皮炎、蟲咬性皮炎、尾蚴性皮炎。另外還要注意防治食物中毒、農藥中毒等。現在來重點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傳染病:
細菌性痢疾: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,是由志賀菌屬(痢疾桿菌)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。主要表現為畏寒、高熱、腹痛、腹瀉、粘液膿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,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腦病。菌痢可通過消化道傳播,病原菌隨病人糞便排出,污染食物、水、生活用品或手,經口使人感染;亦可通過蒼蠅污染食物而傳播。生活接觸是引起散發病例的主要途徑,水、食物污染常引起暴發。
傷寒和副傷寒:傷寒、副傷寒是由傷寒桿菌和副傷寒桿菌甲、乙、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。水源污染是本病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,常呈暴發流行。臨床上以持續高熱、相對緩脈、特征性中毒癥狀、脾腫大、玫瑰疹與白細胞減少等為特征。腸出血、腸穿孔為主要并發癥。
甲肝:甲型病毒性肝炎,簡稱甲型肝炎、甲肝,是由甲型肝炎病毒(HAV)引起的,以肝臟炎癥病變為主的傳染病,主要通過糞-口途徑傳播,臨床上以疲乏,食欲減退,肝腫大,肝功能異常為主要表現,部分病例出現黃疸,主要表現為急性肝炎,無癥狀感染者常見。任何年齡均可患本病,但主要為兒童和青少年。成人甲肝的臨床癥狀一般較兒童為重。
鉤端螺旋體病:鉤端螺旋體病(簡稱鉤體病)是遭遇洪災后需要重點防范的傳染病之一。發病者以青壯年、有接觸疫水者為主,豬是洪水型鉤體病流行的主要傳染源,家畜和鼠類、蛙類等是次要傳染源,鉤端螺旋體具有很強的侵襲力,通過皮膚、眼結膜、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體,迅速進入血流并繁殖,隨后侵害肝、腎、肺、腦膜等器官引起多種癥狀,臨床上常見的是發高燒、頭痛、全身酸痛、腓腸肌(小腿)疼痛、眼結膜充血、淋巴結腫大等。
流行性出血熱: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,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傳染病,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(漢坦病毒)引起的,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。以發熱、出血、充血、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。
急性出血性結膜炎:急性出血性結膜炎(簡稱AHC)是非功過969年新發現的一種眼病,系有腸道病毒70型所引起,現已波及世界各地,成為目前人類最常見的眼病之一。本病具有發病快、傳染性強并可并有結膜下出血和角膜上皮損害等特點。本病多發生于夏秋季節,主要通過水或直接接觸傳染。人類對本病普遍易感,無性別差異。多數病例在發病時可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,并有壓痛。該癥狀隨結膜炎的消退而消失。極少數病例尚可出現虹膜炎的改變。
手足口病: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,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(型),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(Cox A16)和腸道病毒71型(EV 71)最為常見。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,表現口痛、厭食、低熱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,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,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、肺水腫、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。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,導致死亡。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癥治療。
瘧疾:(讀音:nüè ji,英文:Malaria)俗稱打擺子,是一種經按蚊叮咬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。中醫稱“正瘧”、溫瘧。臨床以周期性寒戰、發熱、頭痛、出汗和貧血、脾腫大為特征。兒童發病率高,大都于夏秋季節流行。瘧原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傳染病。經瘧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。不同的瘧原蟲分別引起間日瘧、三日瘧、惡性瘧及卵圓瘧。本病主要表現為周期性規律發作,全身發冷、發熱、多汗,長期多次發作后,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。瘧疾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寄生蟲病,于夏秋季發病較多。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,并且容易流行。
二、水災過后如何防治傳染病?
腸道傳染病的預防:
1.要做好飲用水源保護,搞好飲水衛生。飲水衛生是災后預防控制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,做好水源保護,防止水源污染。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對飲水進行消毒,確保受災群眾喝上合格飲用水。
2.病人及帶菌者隔離治療與預防性服藥。對廁所和病人嘔吐物、地面、衣物等進行嚴格消毒。
3.注意飲食衛生。做到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,不吃霉爛變質的糧食,不使用污水洗瓜果、碗筷,不生吃海水產品,不喝生水,生熟食品要分開,食物要煮熟煮透。
4.洪水退后,水淹地區的村莊和住戶必須進行徹底的室內外環境清理,及時清除處理垃圾、人畜糞便,開展內外環境消毒和衛生處理工作,做到洪水退到哪里,環境清理就搞到哪里,消、殺、滅工作就跟到哪里。
5.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。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,把住“病從口入”關。
鉤端螺旋體病的預防:加強豬的管理,將豬圈養,避免豬尿等排泄物隨洪水污染四周環境;洪災后立即加強滅鼠;出現發熱、全身酸痛、結膜充血等癥狀時及時就醫。
瘧疾的預防: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種防蚊滅蚊措施,如使用紗窗、紗網、蚊帳和各種防蚊滅蚊藥物等;治理環境,清除室內外積水,消滅蚊蟲孳生地;積極治療病人。現癥病人要及時發現,及時根治。瘧疾治療不僅解除患者的疾苦,同時也是為了控制傳染源、防止傳播。
三、水災后飲用水如何消毒?
洪澇災害期間,水源容易受到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卵、幼蟲的污染,喝這樣的水,用這樣的水洗食品、餐具或刷牙、漱口,便容易引起疾病的傳播。因此注意飲水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。
飲水的消毒方法很多,簡便實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。
四、水災后如何對環境進行消毒?
1.及時修復被洪水淹沒的公廁、垃圾收集站點的設施,并進行消毒處理。糞便處理不好,極易污染水源,孳生蠅類。災民安置點設臨時廁所,不隨地大小便。
糞便消毒采用10份糞水加1份漂白粉,攪拌,2小時后倒在指定地點掩埋。腸道傳染病人的糞便,按5份與漂白粉1份的比例,或加等量生石灰,攪勻2-4小時后,倒在指定地點掩埋。
2.對清淤后的環境可用1000-2000mg/L有效氯溶液(每1公斤水加5g-10g漂白粉,漂白粉有效氯按20%計)噴灑消毒30分鐘。
3.對水災致死的家畜、家禽等動物尸體要及時清理和掩埋或焚燒。先用5%漂白粉上清液噴霧消毒1-2小時后,裝入塑料袋,投入深坑,掩埋地要遠離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,挖坑深≥2m,在坑底和動物尸體上層應用漂白粉按20-40克/m2的量處理后覆土掩埋壓實。
4.垃圾消毒:可燃物質盡量焚燒,也可噴灑10000mg/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,作用60分鐘以上。消毒后深埋。
五、水災后如何滅蠅?
大雨過后,蒼蠅孳生地因水淹,蠅幼蟲大多死亡,但由于水的沖刷使生活垃圾及有機物漂流到各種死角和縫隙處,形成面廣、量大的新孳生源地,因此雨后滅蠅應從以下入手:
1.清除過水后的垃圾死角,徹底消除蒼蠅孳生地;
2.旱廁及時清挖,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裝袋封存,日產日清,防止散落;
3.存放的干草、樹葉等有機垃圾過水后發酵即可成為蒼蠅孳生源,也要及時清除或采取漚肥處理;
4.成蠅可采取菊酯類藥物,如賽克寧稀釋50-80倍滯留噴灑或蠅拍捕殺的辦法進行殺滅。
六、水災后低洼區如何滅鼠?
大雨過后低洼區域大量過水,鼠洞被淹沒,因大家鼠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,大部分個體存活,少部分病鼠或存活能力差的老鼠被淹死,對于鼠尸要統一挖坑深埋。存活下來的個體,由于生態環境的改變,探索行為加強,破壞性更大,此時可以采用多種措施如鼠夾、粘鼠板、鼠藥等單獨或同時布放在老鼠經常活動的地方進行殺滅,切記千萬不要使用劇毒鼠藥,由于此時多水,劇毒鼠藥更易引起難以估計的后果。災后清潔環境、堵鼠洞、清除散落的生活垃圾是保證滅鼠效果的關鍵。
七、水災過后如何滅蚊?
蚊蟲孳生于水中,大雨過后由于雨水的沖刷作用,原孳生地的蚊幼蟲被水沖走,短時間內蚊蟲的密度可能不升反而會出現下降,但由于雨后空氣濕度增高,更適合成蚊叮刺吸血繁殖后代,成蚊吸血頻率增高。雨后各種積水增加,蚊蟲孳生地增多,在雨后大約10天左右蚊蟲密度將會形成一個高峰期,主要表現在人被叮的次數增加,同時被感染各種蚊媒傳染病,如流行性乙型腦炎(俗稱大腦炎)、登革熱等機會增加。因此大雨過后滅蚊的關鍵是消除各種積水,疏通溝渠,主要是房前屋后、院落內的盆罐積水要清除,特別是飲料瓶、礦泉水瓶,量多,面廣更應引起注意。再生資源收集點是重點單位,可采取菊酯類藥物如賽克寧稀釋50-80倍噴灑的辦法防止蚊幼蟲孳生。溝渠積水要及時疏通,對于觀賞池內積水可及時補充放養魚類,采取生物防治的辦法控制雨后蚊幼蟲的孳生。
八、如何注意飲食衛生?
現在正值夏秋季節,濕度大、溫度高,食品很容易受到細菌、霉菌及各種化學物質的污染,所以注意飲食衛生非常重要。
首先不要食用受污染的食品,如被水淹過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、掛面、餅干、面包等;不要吃未洗凈的瓜果;不吃過期糕點;不吃餿飯菜,即使經過重新蒸煮也不要吃;盡量不吃涼菜;不吃霉米面。
加強對集體食堂、食品原料、食品容器的衛生管理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,切斷污染途徑,不要用非食品包裝袋和容器裝運直接入口食品。加強餐具的消毒,把洗凈的食具放在沸水中,煮沸5分鐘。也可按1千克冷水加1片或1匙漂白粉精的比例配制消毒水,食具在消毒水中浸泡3分鐘即可使用。注意:配制消毒水不能用熱水,否則會使漂白粉精中的氯氣揮發失效。
總之,在發生洪澇災害后,為了保護自身健康、減少疾病發生,我們應該做到以下這些方面:
1.注意飲用水衛生。不喝生水,只喝開水或符合衛生標準的瓶裝水、桶裝水;裝水的缸、桶、鍋、盆等必須干凈,并經常倒空清洗;對臨時的飲用井水、河水、湖水、塘水,一定要進行消毒;混濁度大、污染嚴重的水,必須先加明礬澄清;漂白粉(精片)必須放在避光、干燥、涼爽處(如用棕色瓶擰緊瓶蓋存放)。
2.注意食品衛生安全。不吃腐敗變質或被污水浸泡過的食物;不吃剩飯剩菜,不吃生冷食物;不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和水產品;食物生熟要分開;碗筷要清潔消毒后使用;不要到無衛生許可證的攤檔購買食品。
3.注意環境衛生。消除住所外的污泥,墊上砂石或新土;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;家具清洗一遍再搬入居室;整修廁所,修補禽畜圈。不要隨地大小便,糞便、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區域;
4.加強家畜的管理。豬要圈養,搞好豬舍的衛生,不讓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,豬糞等要發酵后再施用。管好貓、狗等家禽動物。家畜家禽圈棚要經常灑滅蚊藥;欄內的禽畜糞便也要及時清理入集中糞池。
5.做好防蠅滅蠅,防鼠滅鼠,滅螨防螨。糞缸、糞坑中加藥殺蛆;室內用蒼蠅拍滅蠅,食物用防蠅罩遮罩;動物尸體要深埋,土層要夯實。人群較集中的地方,也是鼠類密度較高的地方;當發現老鼠異常增多的情況需要及時向當地有關部門報告。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潔干燥,不要在草堆上坐臥、休息。
6.如果感覺身體不適時,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診治。特別是發熱、腹瀉病人,要盡快尋求醫生幫助。其次是遵聽醫囑,配合傳染病隔離,注意相關藥物使用方法。
7.注意手部清潔,不用手、尤其是臟手揉眼睛。各人的毛巾、臉盆、手帕應當單用,如果不得不與病人共用臉盆,則應讓健康人先用,病人后用,用完以肥皂將臉盆洗凈。
8.接觸病人的人應帶口罩,口罩應每天換洗和消毒。如皮膚、粘膜被患者的血、尿或口腔分泌物污染,應立刻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。被病人血、排泄物污染的環境和物品也應及時消毒。
9.為預防皮膚擦爛,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,隨身用毛巾等擦汗。可以在皮膚皺折部位撲些痱子粉。下水勞動時,每隔1~2小時休息一次,擦于腳,在陽光下曝曬片刻。每次勞動離水后,一定要洗凈腳,穿干鞋。當發現腳部皮膚破潰并有加重趨勢時,如情況許可應暫時不要下水。要設法穿長統靴。有足部皮膚病的應少下水。
10.在血吸蟲病流行區,不接觸疫水是預防血吸蟲病最好的方法。接觸疫水前,在可能接觸疫水的部位涂抹防護藥,如防鋤霜和皮避敵等,穿戴防護用品,如膠靴、膠手套、膠褲等。接觸了疫水應主動去血防部門檢查,發現感染應早期治療,以防止發病。
11.注意心理健康。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,在被水圍困的現狀下,找些感興趣的事做,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。
12.關注特殊人群護理。為老、弱、病人盡量營造好一點的環境,減少死亡。
13. 對被洪水淹過的房屋內外,要開展消毒殺菌工作:一般用“84”消毒液按1:60比例配水后用噴霧器對應消毒的場所進行噴灑。
來源:健康教育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