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每每問起說,汽車多少公里保養一次?。?/span>這樣的問題,大多數車友應該都會說5000公里一次??!當然也有部分很細心的德系車的車主會說“我看過說明書,說明書要我7500公里保養一次”。當然,我還聽到了更恐怖的聲音!
近日,在汽車愛好者社群里聽聞一則“恐怖”的說法,稱“國內大多數汽車的保養周期歷程都偏長”!啥意思呢?舉個栗子:比如說大多數汽車的保養周期是5000公里,那么有人就認為正確的保養周期應該僅僅是2000公里,所以5000公里是偏長的。
這就奇怪了,大虎悠我接觸汽車這么多年下來,很久很久沒聽過這種說法了!要知道,2000公里保養一次的事情,只會發生在大虎悠的兒時……如今都21世紀了,汽車保養周期沒聽說這么短的!
此另類說法源自于
當年的本田事件
于是進一步詢問,才得知,原來啊,他們大多都是從網上看到了某個帖子,帖子主要是關系到當年本田的“機油增多門”事件的,因為本田事后拿出的實驗說明稱,在機油里添加量24%的汽油和6%的水以后做實驗,發動機并沒發生異常磨損。
然后就有車主在車輛行駛2000公里之后將自己車上的機油送去檢驗機構檢測,化驗分析下來,機油的含水率、稀釋程度、物理粘度指標下降的程度等數據“超出了國標的允許值”。因此呢,就有車主開始擔心起現在的汽車保養周期是否真的合理。
因為他們發現,現在的汽車大多都是缸內直噴發動機為主流設計了,此類發動機天生就很容易導致汽油混入機油,將機油稀釋。而根據國標規定,機油在使用以后,應當保持的特性是:機油被燃油稀釋的極限不超過5%,含水率不超過0.2%
但這個數字對于眼下很多不同品牌的缸內直噴發動機而言,都是幾乎做不到的。于是與問題就來了:車友口中的“國標”到底存不存在,如果存在,又是怎樣的一個來龍去脈呢?大虎悠趁著在家養病剛好來說道說道。
神秘的國標GB/T8028-2010
這個所謂的國標文件,指的就是我國機動車輛保養換機油的2份參考標準,1份是柴油機的,國標文件號是GB/T7607-2010而另一份自然是汽油機的,文件號是GB/T8028-2010。那么今天我們要說的基本是后者,也就是汽油機換機油的國標。
這份標準起草自中石化上海研發中心,以及中石油蘭州研發中心,與2011年5月實施。取代了1994年的老國標。GB/T7607-2010在指定的時候非常有趣:因為時代的進步,國標也跟隨進步,因此和1994年老標準相比,增加了SJ、SL級別的機油。
GB/T8028-2010已嚴重落后于時代,
基本沒太多參考價值
說到這里其實應該已經非常明白了!熟悉機油的同學應該非常清楚眼下市面上的機油都是什么級別的:隨隨便便一桶半合成的機油都是從SM級別起跳,全合成機油幾乎都是從SN級別起跳。而且還有復雜細致的歐標ACEA體系。
比如大眾在國內通行的“502標準”基本類同于歐標ACEA的A3/B4級別,而通用的DEXOS-1標準基本類同于SN標準,而現在直噴發動機用的DEXOS-1-GEN2則基本對應現在更嚴格的SN+級別。日系車原廠用油也基本都是常見的SN級別了。
如今民用市場最多見的機油,歐系車最多見的是歐標ACEA的A3/B4級別和A5/B5級別,這2個都高于美標SN級別規范。而美系、日系車則主要都是SN級別或者更高端的機油。根據汽車說明書選擇機油,就連SM級別的可能都不是太常見了,更別說古老的SL級別……
“我比專業工程師更懂行”系列故事,
我國特色,尤其是在車友圈
而國標GB/T8028-2010中寫的非常清楚:本標準對應的最高級別機油為SL級別產品。也就是說SM、SN以及歐標高端的“現代化機油”壓根就沒有被收錄到這份國標當中!所以這讓人直接想到了周星馳《九品芝麻官》里的片段——用前朝的劍斬今朝的官?
事實上考慮到國內的路況、油品等因素,我國汽車的保養換油里程已經是偏短了的。在歐美隨隨便便1.5萬以上換機油做保養的比比皆是!所以要相信廠家建議和告知的換油保養周期!因為任何一款汽車定型上市之前,都要經歷無數次的理論計算、實驗論證、極端條件考核,汽車廠家上億的實驗設備不是擺設!
隨便一個汽車工程師,或者知名的國際巨頭機油制造商的工程師,最低都是名校碩士,高的有博士、博士后、高級海歸人才,甚至老外科學家,他們也不是擺設!所以少一點“我比專業工程師更懂”系列的搞笑故事發生吧!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