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尖上栗2017-07-28
《文化上栗》之名人概況篇
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,這片疆土孕育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優秀人物,也有著大量彪炳千秋的風流人物,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大顯身手。走近他們,就是走近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;走進他們,就是匯入襄垣古今的波瀾壯闊。
本欄目由上栗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推送
開國少將黎新民
黎新民,1910年2月出生在一個貧窮的知識分子家庭,父親黎植山是位學識淵博而本份的儒者,曾與林柏渠留學日本,畢業回國。好友林柏渠回國后投奔共產黨,而黎植山回家教書。
1931年,17歲的黎新民不辭而別,與童年好友牛牙參加紅軍陳伯鈞部,奔上井岡山。
于1932年加入共產黨,由于在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一到部隊不久,黎新民被任命為紅一方面軍第三軍第九師27團機槍事務長,第3軍任理處文書與文化干事,后任紅一軍團隨營學校副中隊長,紅軍北上抗日過草地、爬雪山、歷盡艱難險阻,終于勝利到達陜北。
西安事跡后,他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晉西獨立支隊第一團一營政治教導員,第三旅供給部隊政治委員、組織科長、山東軍區第二師五團的政治委員。開避沂蒙抗日根據地,粉碎了日寇多次瘋狂“掃蕩”。
8年抗日戰爭勝利后,內戰又爆發了,沂蒙八路軍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。第四野戰爭,新民任該軍作戰參謀長,轉戰東北,在四平街戰役,那戰火紛飛、尸橫遍野的戰場上,他指揮部隊奮戰47個日日夜夜,終于解放了四平街。當他滿身污泥血跡,勝利返回駐地,妻子楊君也不認識他了。
1949年6月,遼沈戰役后,東北全境解放,戰爭中他智勇雙全,立下了卓著的汗馬功勞。周恩來、羅榮桓等多次召見他,周恩來說:“新民同志,將才難得”。四野奉命入關,新民任四野十二兵團二十軍副軍長,并兼參謀長,歷經平津戰役、淮海戰役。
1948年11月,黎新民由第10縱隊28師副政委調任第13兵團第47軍160師政治部主任。
1949年9月,黎新民任湖南軍區邵陽軍分區副政委。
解放戰爭時期,黎新民參加了臨江、宜沙等戰役戰斗。
新中國成立后,黎新民歷任湖南軍區沅陵軍分區副政委、海軍榆林基地政委、萬山要塞區政委、廣州軍區后勤部副政委。
黎新民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,榮獲三級八一勛章、二級獨立自由勛章、二級解放勛章。
1980年5月19日,黎新民因病在長沙逝世,享年70歲。
請輸入驗證碼